永陵博物馆在老成都人的口中就是王建墓,是我国唯一一座建在地表之上的皇陵。经过2个多月灯光升级改造,今日,永陵地宫揭开神秘面纱,再次向公众开放。据悉,此次灯光升级改造耗资超百万。
今日,记者记者在现场看到,地宫内的照明全部采用暖白色灯光,在庄严肃穆的灯光中,墓室富有层次,也更加清晰。走进入口,顶上的壁画,地下的“金水”等字,清晰可见。地宫的前室,使用了大角度射灯对照墓室门,小角度射灯对券拱顶部进行重点照明。地宫中室,二十四伎乐浮雕无疑是地宫最让人期待的文物。记者看到,二十四伎乐不再模糊不清,清晰又有层次感,千年前前蜀时期高规格乐队的盛况重现。据了解,在棺床四周的侧面,专业团队用一百多个光纤灯,分别对二十四伎乐的浮雕和抬棺士进行照明,突出文物的精美细节。同时,为避免眩光、曝光及游客触碰等问题,光纤灯安装在了栏杆内侧靠下位置。
地宫拱壁间的凹槽,像是巨大的幕帘,层次分明地罩着下方的棺床。此前,由于灯具安装位置过低,在棺床表面形成了大面积的阴影,很多地方根本看不见细节及残留的铁链等。如今,通过上下两层灯光,上层灯光均匀集中在棺床表面,能够清晰看到细节及残留的棺椁部件;下方用较大角度的射灯对拱顶进行微淡而均匀的照明,上下呼应,既能满足观看需求,又能打造出层次感。
在后室,高86厘米的镇馆之宝——王建像的底部采用线条灯,对侧面石刻浮雕进行整体照明,再在上方的拱壁间凹槽内,安装小角度聚光型的射灯,对王建像进行重点照明。当观众走近它时,基座侧面的射灯便自动点亮,让人能清晰看到王建的面容。
此外,为了让灯具和支撑螺杆的出现不显得突兀,灯具和所有支撑结构及线管将涂上和墙壁相似的颜色,降低对原始观感的影响。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整体为永陵地宫进行灯光设计,难度其实非常大。此次照明全部采用光纤照明。因为光纤照明完全没有紫外线和红外线的问题,且没有温度,所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了馆内最重要的展示文物的安全,避免了不必要的光损伤。同时,光纤头也全部为自主设计厂家定制,“就这小小的光纤头,我们都来回调整了多次。在防眩网的制作上,我们也采用了3D打印,由于需要的角度、缝隙不同,没办法购买批量生产的防眩网,所以都是团队设计师设计制图后,送到南方进行3D打印。“
“对地宫的照明提升,确实比较满意。”成都永陵博物馆陈宣部主任刘仕毅说,但出于对文物的保护考虑,整个项目的实施都是以文物预防性保护作为落脚点,欢迎游客能前来看看这里的新变化。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王嘉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宋和霄 校对 王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