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绿色建筑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下,一大批高星级绿色建筑项目涌现:会“呼吸”的机场、自遮阳的大剧院、绿色生态的市民中心……绿色建筑随处可见,它们是如何减排、节能的?本报记者走近南京绿色建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婧仪 通讯员 宁建轩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一年四季会“呼吸”
中午12点,艳阳高照,禄口国际机场T2航站楼内,顶灯自动关闭,温度显示24℃,这一切无需人工操作,全由电脑“实时感应”。这座一年四季会“呼吸”的航站楼,在设计建设之初,就走的是绿色、低碳、循环路线,投用后又与绿色三星运行要求一一对标改造,最大程度发挥绿色设计、绿色建造、绿色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空调系统是航站楼的能耗大户,约占整个能耗的50%。若楼内温度主要依靠开、关空调箱实现,各个区域容易出现温度不均匀现象。航站楼279个空调箱水阀均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后,将阀门调节纳入自动控制系统。通过采集到的回风温度值与设定值之差来自动调节空调箱水阀,让空调的实时耗能与水箱流量达到动态平衡。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T2航站楼
根据服务功能和建筑特点,机场对室内照明控制进行二次开发,将航站楼细分为17个区域,除了出发、到达、候机等常规区域,还梳理出天窗覆盖区域、玻璃幕墙覆盖等区域,深度优化光照度控制、时间表控制、季节天气模式控制和航班信息联动控制四种照明控制方案,每天根据光照度和航班信息实现自动开关灯,有效降低了电量消耗。
除了节电外,航站楼还是节水能手。110个洗手间中,55个冲厕用水来自于雨水,雨水系统每天供水量达40—45吨,全年可节约用水近一万吨。雨水完成冲厕使命后,还有用处。T2航站楼产生的所有生活污水都将流向另外一个蓄水池,经过过滤消毒后,变成“中水”,用于整个机场的绿化灌溉和道路冲洗。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T2 航站楼及停车凭出色的设计、针对性的绿色技术、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获得了全国首个三星级运行标识绿色机场建筑,赢得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江苏省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等荣誉。
江苏大剧院椭圆形造型可自遮阳
提起江苏大剧院,大家就会想到那独特的椭圆形造型,其实,这种造型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对建筑产生形体自遮阳效果。自遮阳为节能被动式技术,可以有效利用自身的造型特点,对二层大平台紧邻建筑区域形成遮挡,减少了遮阳产品的使用,同时避免室外阳光直接照射入室内,起到节能的效果,并改善室外光照舒适度。
作为江苏省节能示范性项目,江苏大剧院积极响应政府可再生能源推广政策,在椭圆形屋面设计了太阳能光伏板及太阳能热水集热器,主要用于应急照明及餐厅热水需求,新技术示范的同时也节约了能源。项目在地下室车库部分区域设计了太阳能光导系统,在室外太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减少地下车库的照明,也起到了节约电能的作用。
江苏大剧院
暖通空调采用冷水机组+锅炉的冷热源系统设计,严格执行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且在基础标准之上又将冷热源机组效率提高至1级,同时暖通空调输配系统如水泵、风机及末端设备均采用节能型,使得暖通系统在运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虽然初期投资有所增加,但长期运行可以节省大量的能源。
照明方面,江苏大剧院全部采用节能型灯具,在满足基本照度要求的条件下,照明功率密度均满足国家标准规定的目标值,节省了大量的照明用电消耗。大剧院内还设有雨水回收系统,收集屋面及大平台的雨水至地下室水处理机房,处理后应用于水景补水、绿化灌溉等;同时所有用水器具均采用1级节水器具,节约了水资源。
江北新区市民中心运行全套绿色生态系统
在江北新区核心区,有一座展示江北形象、江北文化、江北发展最集中的标杆建筑——江北市民中心。这座文化“宝盒”内部,有一套有效运行的绿色生态系统,江水源热泵、海绵城市、智慧工地、VR技术、信息化管理、BIM5D平台以及一系列低碳、先进技术均应用在建设过程中。
项目率先采用“江水空调”——江水冬暖夏凉,取长江水输送到能源站,进行能量转换后提供稳定的冷热源。江水源热泵、冰蓄冷、水蓄冷、水蓄热这些新能源技术的结合,在为市民中心夏季供冷、冬季供热的同时,还能提高自然资源利用能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并且比现有建筑节能50%以上。】
江北新区市民中心
在市民中心主入口处的游客服务中心,采用装配式3D打印外墙+装配式清水混凝土内装+虚拟与现实耦合工程管理系统的智能建造技术,实现了全国首例3D打印全装配式绿色智慧建筑。现场的建筑垃圾可以粉碎后,成为原料,进行构件的3D打印建造,固废原地再利用,可以消耗十吨建筑垃圾。
景观中庭水景池采用顺流式循环方式,全部循环水量由主循环泵从水景池底主回水管吸水,泵前均设置有毛发收集器进行预净化以去除毛发等大颗粒杂质。池水在投加絮凝剂后送入石英砂过滤器去除不溶解悬浮物和胶体颗粒以使池水澄清。滤后池水采用了
这座市民心里的“月光宝盒”,用“景景不同义,景景含金陵”的理念,打造了古典园林与现代建筑和谐共存的典范;借全国首例360度圆形建筑泛光系统、1.7万米长的百叶空灯带,将印象南京的动态光影、金陵文脉的创新元素,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