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一个很酷的牌子的新产品。
对戴森这个品牌,我总是习惯把「酷」的属性放在「好用」前面,而且相信并不只有我这么认为,随便在社交网络上搜一搜,被戴森的「酷」吸引的人总是比认认真真货比三家的要多。
但我也不觉得这是件什么坏事,因为能买到最适合产品的人其实才是少数,想一想你买回来的每一个产品,都是会让你惊呼「超好用」的吗?甚至很多产品在你购买的时候就不是冲着好用,而是颜值去的。
颜值即正义,这句话在今天依然被很多享受快乐消费用户的消费圣经。
Dyson Lightcycle Morph 照明灯就是一款我先被宣传片中的「酷」吸引,进而迸发出想要去了解的产品。
Dyson Lightcycle Morph 照明灯是一款戴森推出的落地灯产品,看到落地灯三个字你可能会想起当初搬家后周末在宜家里闲逛,看到那种铝合金颜色的底板,弯弯曲曲的颈部,再顶着一个灯罩的落地灯。
没错,这种落地灯最常见,而且价格便宜也好用,相信很多漂到一二线城市的游子们都有着同款宜家置物架、落地灯以及 9.9 元的那个时钟。
But,如果把宜家的灯具换成戴森,你会想到什么?在我模糊的印象中,戴森的灯具通常设计硬朗,整体严格遵循几何形状,不会给你弯来弯去拧麻花的机会,而是通过折叠展开的方式去变化角度。
把这样的印象套在 Dyson Lightcycle Morph 照明灯上依然成立,从造型上来看,这套落地照明灯设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身名门望族但又颜值与实力兼备。
结构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底盘、灯柱、灯头。
用于固定位置的底盘相当有份量。底盘背面预留有电源线通道,中间还有一个孔洞,电源插头可以固定在这里,然后将主体接上去的时候拧好就会通电了。
落地灯的主体部分可以分为两段,一段是作为支撑的圆柱体灯柱,另一部分是顶部可弯折的灯体部分。
Dyson Lightcycle Morph 照明灯最特色的设计就在顶部的这里,它像一个机械臂一样可以伸展,灯头部分也可以转向,无论是冲向地面、两侧或者天花板都以,你可以自由的把灯光 360° 转到你想要的方向。
不过这些其实都是落地灯的基本操作,并非 Dyson Lightcycle Morph 照明灯的精髓所在。真正的精髓是下图这个。
把灯管折叠,当与支撑的圆柱体重合时,Dyson Lightcycle Morph 照明灯就会立刻从一个普通的落地灯变成氛围灯,整个圆柱体都会发出柔和的氛围光,我当时心中只觉得这个也太消音酷了吧。
我还怕是自己过于乡土没见过世面有点激动,因为海外发布比较早我还上微博搜了一下,发现从大 V 到普通的消费者都有不少种草的。嗯,看来不是我的问题。
当然了,好看、酷、颜值等等这些说法吧,都是很表面的东西,它能在第一眼时夺走你的注意力,在心中种下想要的种子,但之后就要面对「即便买得起,这玩意买回来有什么用」这个现实的问题。
从海外版本 849 美元价格来看,真正愿意下单的人一定是极少数,而 99% 的人都不会知道它到底具有哪里功能,所以这时候就应该看这里了。
Dyson Lightcycle Morph 照明灯的功能我把它分为两个部分:
- 手动调光与 App 控制
- 预设模式和人性化功能
调光部分简单易懂,在灯头上有两个触控条,能够分别控制灯光的亮度和色温,开关也是触控式的,就在灯头部分顶部,触控条旁边这个位置。
只要能看到轮廓,其实触控条的位置就很好找,哪怕是在屋内全黑,且灯光调到最暗的情况下,用手定位触控条的位置也是极为轻松的。至于打开和关闭也非常简单,轻触灯头顶部的开关即可。
根据资料显示,Dyson Lightcycle Morph 照明灯有 3 枚暖光 LED 和 3 枚冷光 LED ,能够模拟从 2700k 至 6500k 的日光色温。
因此,戴森在这款照明灯上还做了智能追光的功能,就是说照明灯会根据 GPS 和算法对当地的日出日落时间进行追踪,并且会以此来自动调整亮度和色温。想象一下,我这里每天 6 点多些天就逐渐黑了,这时戴森的落地灯逐渐亮起,颇有一种爱心妈妈贵妇呵护全家的感觉。
这款照明灯同时也支持通过 Dyson Link app 来进行控制,只不过并不像戴森其它的一些电器一样支持远程控制,而是只能在附近对其进行控制,不过对于一款照明灯来说倒也并没有什么不便就是。
接下来讲讲它的工作模式,对于普通的照明灯来说基本上手动控制就是一切,某些智能灯泡或者智能灯具能够通过 app 控制并与其它智能家居形成联动,但很少有灯具具备多种独立的工作模式,Dyson Lightcycle Morph 照明灯算是一个。
不同的灯光模式会对应不同的使用场景,比如工作模式下会提供更充足优质的照明,而且色温会随着当地的日光来进行适时调节。
起床模式的时候可以按照用户设置的时间进行逐渐亮起,模拟阳光的逐渐增强,为睡眠中的用户提供适度的刺激帮助快速从睡眠中唤醒。
让我讶异的是戴森这个落地灯还还装了红外传感器,它能感应到人的接近,从而实现自动亮起和关闭。在外出模式下红外移动传感器会在有人靠近时开启照明,并在未检测到动作 5 分钟后自动熄灭灯光。
它还能根据环境光传感器来检测周围环境的光线变化,并调节自身的亮度水平来保障整个照明体验的舒适。
这款照明灯甚至还有一个 USB-C 接口为用户提供充电的功能(在灯柱接近底部的位置)。
很有意思的是,这和前些天体验过的戴森三合一加湿空气净化扇是两条不同但殊途同归,和环境产生紧密互动的路线。
三合一空气净化扇是通过自身的功能去调节周围环境的舒适度,而照明灯上的多种传感器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节自身,一方面为用户提供更舒适的环境,一方面在不同环境中为用户提供更好用的功能。
所以我在想这个是不是戴森在产品设计研发方面的某种核心哲学,通过温度、湿度、洁净度、光线等室内最重要的几个自然环境元素,形成一个人、环境、产品功能三个因素的闭环。
这和由人工智能控制的智能家居形成了两套绝妙的不同体验,智能语音作为传递人命令的桥梁对其它智能家居是一个发令者,从而产生一个准确但单向传递和反馈的体验,尽管在智能家居体系中也有很多人体传感器等物件,但配合起来远不够聪明。
而戴森的环境电器则会以一种类似细雨润物的形式,在你没有察觉的地方平衡者温湿度,甚至会基于时间、日期及 GPS 信息的算法计算你所在特定位置变化的日光色温和亮度,从而去调节光线。
而这两者并不对立,甚至当命令式的主动与自动式的被动进行体验上互补的时候,或许才是提供更完整智能家居体验的方案。
不过最重要问题是,不管是不是我过度解读,戴森的昂贵却是显而易见的,即便有很多人喜欢和关注,但注定不会有太多人去实际下单将戴森的产品抱回家。
但戴森也是成功的,它成功描绘了一种理想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这不仅支撑了其高昂的定价,或许也是戴森收到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有能力随手花出去几千元买一个落地灯回家,又有谁不想要戴森呢?